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證微博開通 >>>
蠟燭湖與屈子行吟
相傳,屈原在天臺問天后,對前途失去信心,萌生了以死報國的念頭。追隨他半生的學生嬋娟極力誘使他歸隱山林,在大自然中尋求解脫,于是,雙雙進入天子山,在砂巖峰林與原始森林中尋找一方樂土。
那天,屈原在莽林中一邊走,一邊長吟: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;吟“長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艱”;吟“愿搖起而橫奔兮,覽民尤以自鎮(zhèn)”;當他唱“魂兮歸來!哀江南”時,莽林中忽地傳來一陣嗚嗚咽咽的悲泣聲,原來,屈原憂國憂民的歌聲感動了山中的樹木花草飛禽走獸,它們不約而同應著屈原的悲歌嚶嚶而泣,這泣聲化成晚風在古林中低吟徘徊。這時,天越來越暗,二人迷路了。正焦慮時,忽見黑林深處有點點亮光,閃閃爍爍,搖搖曳曳。“有火就有人。”嬋娟高興地挽起屈原的手,加快步伐往前狂奔起來。跑到山之巔,天上忽地空出一個大天窗來,還看得見天上的星星呢。而前面,一個奇觀讓屈原目瞪口呆:但見一狹長天然湖泊,約百來畝大小,四岸古樹倒映,碧綠如茵,湖邊有山麂、野鹿、赤豹、山羊、紅狐、白兔、錦雞、天鵝……它們悠閑地徜徉在湖邊,誰也沒想到攻擊誰。而且,他仿佛看到了騎著赤豹、披著香草的“山鬼”正朝湖那邊走去。而更奇的是,環(huán)湖燃燒著千萬支蠟燭,把湖水照得一片透亮,甚至可以看得見水中的游魚、龍蝦。
是誰點燃了這么多蠟燭?
難道這就是他為之向往為之追求的“天國”?
這一夜,嬋娟就依偎在屈原的懷里,吮吸著湖水的清香,美美地睡了一覺。是啊!自她追隨先生流放沅、澧一年多來,風風雨雨,餐風露宿,幾時睡過安穩(wěn)覺?而屈原,則借著燭光,一字一句記下了向天帝一百八十多個問題——這便是名垂千石的不朽詩篇——《天問》。
第二天黎明,二人醒了。山鬼、赤豹、白兔、天鵝都不見了,燭光熄了,只留下一湖如鏡的天水,半湖婆娑的樹影。嬋娟好生奇怪,就在地上找蠟燭,可找來找去,就是不見蠟燭的影子。忽然,屈原發(fā)現(xiàn)了湖四周長滿了一叢叢奇特的植物:葉如芭茅,葉苔中抽出一枝長約尺余、粗如拇指的棕色“尾巴”,這“尾巴”極似一根根插在地上的蠟燭——難道昨夜的蠟燭就是它們點燃的?
后來,人們把那種植物叫“毛蠟燭”,據(jù)說,把它揉碎貼在傷口處,還有立馬封血的作用哩;那天湖呢,自然就叫“蠟燭湖”了。
相傳屈原在蠟燭湖遇仙人指點迷津,心地寬闊多了。嬋娟說:“先生,如今人世險惡,奸臣當?shù)?,暗無天日,楚國滅亡只是早晚之事,就您一腔熱血,也難拯國難于倒懸,我看這青巖山山奇水秀,萬物萬類同生共榮,和諧相處,正是您所向往的世外仙境,我們就在這落腳度日吧!”
屈原聽罷,嘆息不已,垂淚道:“人在野山,心系楚都,這人間仙境再美麗迷人,也難撫我心中之痛啊!”一邊哭一邊沿莽林獸道行吟不止。
后來,屈原下山了,又駕小船在澧水漂泊數(shù)日,回到楚都。后來,就聽說他投汩羅江殉國了。
奇怪的是,很久后的一天,一位獵戶在距蠟燭湖不遠處,發(fā)現(xiàn)了屈原的身影,他吃驚地一邊喊一邊追上前去,那人影倏然而逝,卻見密林深處聳立著一座石山,高十丈余,酷如人狀,細看,只見石人面容消瘦,愁眉緊鎖,長長青衫在風中抖動,似人反背雙手,踱步遠方,一側一石峰與之相隨,脈脈如有情。獵戶當即跪下,高呼道:“屈大夫!嬋娟阿姐!賤民跟你們叩頭了,上蒼保佑你們與青巖山共存!”
——這石山就是有名的“屈子行吟”絕景。
(西方子搜集)